江阴市:经济强县的创新突围与民生实践

2025-08-13 11:31  来源: 中国城市网

近年来,江阴市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强县,不仅在传统产业升级中表现突出,更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江阴市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继续领跑全国县域经济。与此同时,一系列典型案例的涌现,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

传统产业升级:从“制造”到“智造”

江阴市的传统制造业以纺织、冶金和机械为主,近年来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质的飞跃。据统计,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已达到75%,其中海澜集团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典型案例之一是江阴兴澄特钢的“黑灯工厂”。这家企业通过5G技术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实现了24小时无人化生产。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50名工人,现在只需5名技术人员监控系统。”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小城孕育大能量

尽管是县级市,但江阴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毫不逊色。2023年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涌现出一批如长电科技、远景能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远景能源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风电企业,其研发的智能风机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投入使用。公司创始人张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清洁能源成为全球主流。”这一愿景正在逐步实现——2023年远景能源海外订单占比首次超过50%。

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江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全市关停并转高污染企业56家,建成沿江生态廊道20公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江阴段水质优良率从2018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92%。

华西村的转型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曾经的“钢铁村”主动关停了污染严重的钢厂旧址上建起了生态农业园和新能源项目。“现在村民年均收入不仅没减少还增长了15%。”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绿色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2023年江阴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78%新改建中小学12所新增医疗床位800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城区全覆盖。

家住澄江街道的李阿姨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看病要坐车去市区现在步行10分钟就有社区医院。”而针对老龄化问题推出的“银龄互助”计划更是让独居老人张大爷赞不绝口:“志愿者每周都来陪我聊天帮忙买菜就像多了个亲人。”

<结语>

从产业升级到科技创新从生态保护到民生改善——这座滨江小城用务实行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正如市委书记在年初两会上的发言——未来已来而属于勤劳智慧的江城人民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im_end|><|im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