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北部,素有“粤北明珠”之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阳山县凭借其独特的生态资源与产业优势,逐渐成为粤北地区发展的亮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阳山县GDP同比增长8.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阳山县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的不懈努力。
生态立县:守护绿水青山的“阳山模式”
阳山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3%,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通过实施封山育林、水源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2023年第一季度,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水质达标率100%。典型案例之一是位于秤架瑶族乡的“森林碳汇项目”,该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碳汇交易,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直接收益,还推动了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富民:特色农业激活乡村经济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阳山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阳山红茶”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沙糖桔、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超过15亿元。杜步镇的东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该村通过合作社模式整合土地资源种植沙糖桔和茶叶,村民年均收入从2018年的1.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4.5万元。“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合作社和技术支持,收入翻了几番。”村民李叔笑着说。
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吸引八方游客
近年来,“乡村旅游热”为阳山县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春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亿元。七拱镇的学发公祠因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江镇的银杏林每年秋季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打卡。“我们村以前是贫困村,‘空心化’严重。”小江镇双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强说,“现在村里开了民宿和农家乐,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文旅融合不仅带动了就业,还让更多外地人了解了阳山的魅力。
民生为本:基础设施升级惠及千家万户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2022年至2023年,阳山县投入5.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实现了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同时,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黎埠镇的大龙村曾经因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滞销,如今新修的公路直达县城,“早上摘的菜中午就能送到市场”。此外,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部分村庄已开通5G试点。“现在在家就能直播卖货了。”大龙村的电商创业者王大姐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从文旅融合到民生改善,阳山县正以全新的姿态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座粤北小城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径、脚踏实地,“绿水青山”终将变成“金山银山”。未来几年,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和政策红利的释放,“绿色崛起”将成为阳山县最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