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含山县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精品项目、创新宣传方式,成功将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含山县接待游客量突破150万人次,同比增长35%,旅游综合收入达8.6亿元,文旅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文化赋能: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
含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凌家滩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近年来,含山县以凌家滩遗址为核心,投资1.2亿元建设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开放后,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据统计,2023年春节期间,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
此外,含山县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含山民歌”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后,县里组织民间艺人走进校园、社区和景区进行展演。这种“活态传承”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
旅游提质:打造精品线路与特色小镇
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含山县坚持“差异化”和“精品化”策略。以褒禅山风景区为例,景区依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文化IP,开发了“研学游”“诗词游”等主题产品。2023年“五一”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其中研学团队占比达到30%。
同时,“太湖山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含山县文旅融合的典范。该项目集农业观光、民宿体验、亲子娱乐于一体。村民王大姐告诉记者:“以前种地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开民宿一年能赚10多万。”据统计,该项目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数字助力:智慧旅游打开新市场
在数字化浪潮下, 含山县积极拥抱新技术, 推出“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小程序, 游客可以实时查询景区人流、预约讲解服务甚至VR预览景点。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游客体验满意度, 平台上线半年内用户突破20万。
此外, 短视频营销也成为含山县文旅推广的利器。“#遇见含山”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超5000万次, 其中一段关于凌家滩遗址的短视频单条点赞量突破50万。“没想到家乡这么美!”在外工作的张先生看到视频后, 专程带家人回乡旅游。
未来展望:从“网红”到“长红”的挑战
尽管成绩斐然, 但业内人士指出, 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延长产业链条仍是摆在面前的课题。“不能只靠一时热度。”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发夜间经济和文化创意产品。”
夕阳西下时分的太湖山村炊烟袅袅;夜幕降临后的凌家滩遗址灯光璀璨——这幅动静相宜的画卷正是今日含山生动写照:当厚重历史遇见现代创意当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这座皖东小城正以独特方式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振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