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25-07-02 10:37  来源: 中国城市网

  

一、经济增速领跑鲁南,特色产业成新引擎

  近年来,郯城县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郯城县GDP同比增长7.8%,增速位居临沂市前列。其中,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以“郯城银杏”为例,该县依托全国最大的银杏种植基地,打造了“银杏+旅游”“银杏+深加工”的产业链。2023年,银杏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当地近10万农民增收。村民王大叔告诉记者:“以前种银杏只能卖叶子,现在还能开农家乐、卖加工产品,收入翻了好几倍。”

二、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郯城县将民生改善作为重中之重。2023年,县财政投入15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已投入使用,床位增加至1200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改造。

  典型案例是李庄镇的“幸福食堂”。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该镇在12个行政村试点运营“幸福食堂”,60岁以上老人每天只需支付5元即可享用两餐热饭。村民张奶奶笑着说:“孩子们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三、生态治理显成效,“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郯城县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2022年以来,全县完成植树造林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白马河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稻虾共养”模式的推广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马头镇的养殖户刘大哥介绍:“一亩水田既能收稻子又能养龙虾,收入比单一种植翻了一番。”目前,“稻虾共养”已在全县推广1.2万亩。

四、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力量”助推发展

  郯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成立了126个农业合作社。“党员带头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胜利村的党支部书记老李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刚开始大家都不敢尝试,”老李说,“党员先种起来赚了钱,村民才跟着干。”如今胜利村的大棚蔬菜远销上海、南京等地。

结语: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GDP增长的数字背后是老百姓的笑脸;产业发展的故事里藏着普通人的奋斗史。“齐鲁样板”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新篇章——既留住乡愁又拥抱现代文明;既守护绿水青山又创造金山银山。

(全文共计约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