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作为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泰兴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表现亮眼,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逐步打造出一个高效、便捷、绿色的现代化城市样本。
智慧泰兴: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
泰兴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始于2018年,当时市政府发布了《泰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以“数据驱动、民生优先”为核心目标。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泰兴将建成覆盖城乡的智能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管理“一屏统管”。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泰兴市已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用于智慧城市项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覆盖了全市80%的主要道路,通过AI算法优化信号灯配时后,高峰时段拥堵率下降了35%。此外,“泰兴通”APP整合了社保查询、医疗挂号、公交卡充值等50余项功能,注册用户突破4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近一半。
典型案例:智慧水务的“泰兴模式”
在众多智慧应用中,泰兴市的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尤为突出。2021年上线以来,该系统通过2000多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水管网运行状态。去年夏季高温期间,“爆管预警模块”提前发现了17处潜在漏点;而“用水异常分析功能”则帮助查处了23起违规用水行为。
更令人瞩目的是节水效益——系统实施后全市年节水量达380万吨。“这相当于为10万居民提供了一年的生活用水。”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张明华算了一笔账,“按现行水价计算直接经济效益超800万元。”
数据赋能:疫情防控中的科技力量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泰数防疫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平台整合了卫健、公安、交通等12个部门的数据资源:通过手机信令分析人员流动轨迹;利用AI影像识别加速核酸检测;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物资溯源透明。
“最紧张的时候系统每天处理200多万条数据。”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李伟回忆说,“我们48小时内就开发出了‘密接人员时空伴随分析’功能。”据统计该平台累计推送预警信息5.6万条次准确率达99.3%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
挑战与机遇:人才短板待补齐
尽管成绩显著但挑战依然存在。“最大的瓶颈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市经信委主任王建军坦言目前全市大数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00人。“我们正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计划三年培养1000名本地化数字人才。”
与此同时新机遇正在涌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沿江城市共建数字都市圈。“我们已启动‘智慧长江’项目将与靖江、如皋等邻县共享河道监测数据。”市长陈锋在近期采访中透露这将为区域协同治理打开新局面。
未来图景:让科技更有温度
走进今天的泰兴市民会发现许多温暖细节: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的智能水表若12小时无用水会自动报警;校车配备的人脸识别系统会向家长推送孩子上下车照片;甚至菜市场的每个摊位都接入了电子溯源系统……
“技术终究要服务于人。”市委书记李国华强调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银发数字包容计划”“无障碍数字服务改造”等项目。“到2025年我们要让所有市民包括老年人和残障群体都能平等享受数字化红利。”
夕阳西下晚高峰的文昌路上车流如织但秩序井然。路口的LED屏实时显示着公交到站时间和共享单车点位——这幅动态画卷正是智慧泰兴最生动的注脚。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深入推进这座苏中小城正在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未来城市的无限可能。(全文约1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