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却又充满活力的县城——宝应县。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这座传统农业大县正悄然蜕变为区域数字经济的先锋。从政策扶持到企业实践,从基础设施升级到产业生态构建,宝应县的数字化之路不仅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政策引领:数字基建夯实发展根基
2022年,宝应县发布《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建成5G基站超800个,实现城区和重点乡镇全覆盖;光纤入户率达95%以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与此同时,宝应县还设立了规模达2亿元的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仅2023年第一季度,就有32家企业获得补贴,累计撬动社会投资超5亿元。
产业实践:传统行业“触网”焕新生
在宝应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荷藕种植领域,数字化技术正带来革命性变化。位于射阳湖镇的“荷韵天下”农业合作社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后,通过实时采集水质、光照等数据指导生产,使莲藕亩产提高20%,并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据吃饭。”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军感慨道。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亮眼。本土龙头企业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智能工厂后,生产效率提升35%,不良品率下降至0.8%。其自主研发的MES系统更成为行业标杆案例。
创新生态:小微企业的“数智突围”
在政府打造的众创空间“宝应数字经济产业园”里,“90后”创业者张敏正带领团队开发一款农产品溯源小程序。“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荷藕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她介绍道,“去年试运行期间就帮助农户溢价销售30%。”目前该平台已吸引47家合作社入驻。
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据统计,全县现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286家(同比增长42%),其中年营收超千万元的达21家。这些新生力量正通过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等新业态重塑县域商业格局。
挑战与展望: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尽管成效显著,但瓶颈依然存在。“部分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持观望态度”“高端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被多次提及。 对此,县经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建设跨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联合高校开设定向培养班。
站在新起点上,这座千年古县的雄心不止于此——根据规划,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达15%,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京杭大运河畔时,古老的桨声与数据的脉搏正在这里交汇, 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奋进乐章。
(全文共计约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