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这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小城,近年来以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独特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丹阳市GDP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位列全省前列。在这片土地上,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交相辉映,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眼镜之都的转型之路
丹阳素有“中国眼镜之都”的美誉,全球每两副眼镜中就有一副产自这里。然而,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丹阳眼镜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2023年,当地政府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眼镜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典型案例是龙头企业“万新光学”,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验光设备已远销欧美市场,年销售额增长超过30%。
“过去我们靠的是低价竞争,现在要靠技术和服务。”万新光学董事长汤龙保感慨道。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商业模式中。如今,丹阳已建成全国首个眼镜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
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崛起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丹阳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的机遇。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5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特斯拉、比亚迪等知名车企配套供货。其中,“江苏超力电器”凭借自主研发的电机控制系统,一举拿下了蔚来汽车的大额订单。
这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偶然。丹阳市科技局局长李明介绍:“我们提前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当地政府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的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20余家。
乡村振兴的“丹阳模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始终是丹阳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2023年启动的“美丽田园”计划成效显著:通过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全市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8%。
访仙镇红光村的变迁就是典型例证。“以前种地靠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