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以教育为翼,托起山区人才振兴梦

2025-03-25 10:06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在中国广东省东北部,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大埔县。这里虽地处偏远,却因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大埔县将“人才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战略,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和模式创新,逐步打破山区教育的桎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政策引领:教育优先的“大埔路径”

大埔县深知“扶贫先扶智”的道理。2022年,县政府出台《大埔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财政投入向教育倾斜、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教师待遇向基层倾斜”的三大原则。据统计,2023年大埔县教育财政支出达4.2亿元,占全县公共预算支出的28%,较五年前增长65%。

在硬件建设方面,近三年累计投入1.8亿元完成17所乡镇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如今走进西河镇中心小学,塑胶跑道、多媒体教室、创客实验室一应俱全,“山里娃也能享受城里教育资源”正成为现实。

师资突围:“输血+造血”破解留人难题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为解决山区师资短缺问题,大埔打出组合拳:一方面实施“银龄讲学计划”,返聘32名退休特级教师下乡支教;另一方面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建“教师培养基地”,定向培养本土师范生。2023年新招聘教师中,本地籍占比首次突破60%。

湖寮镇中学语文教师张明华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这位90后青年放弃深圳某私立学校高薪职位回乡任教,“母校当年培养了我,现在该是我反哺的时候”。在他的带动下,所带班级语文平均分连续两年位列全县第一。

特色办学:让每个孩子找到成长支点

不同于城市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大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教育。三河镇中心小学开发的“客家山歌非遗课程”入选省级优秀校本课程;光德镇中学依托当地陶瓷产业开设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设计的青花瓷作品屡获省级大奖。

更令人振奋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埔县职业技术学校与12家本地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2023届毕业生刘伟强进入陶瓷企业担任技术员后,其改良的釉料配方为企业年增效超百万元。

数字赋能:云端课堂打破空间壁垒

在5G时代浪潮下,“互联网+教育”为山区孩子打开新视窗。2021年启动的“智慧校园2.0工程”,已实现全县中小学专递课堂全覆盖。枫朗镇的学生们每周都能通过直播与广州名校同上一堂课。

统计显示,“双师课堂”项目实施后,农村学校优质课程覆盖率提升40%,期末统考及格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现在我们的化学课是由华师附中老师和本校老师一起上的!”高陂中学学生刘晓琳骄傲地说。

未来展望: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挑战依然存在。“目前全县仍有23个教学点不足50人,”教育局负责人坦言,“如何平衡资源集中与就近入学是关键课题。”据悉,《大埔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方案》正在酝酿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仍在延续。当清晨的阳光洒进茶阳镇中心幼儿园新建的绘本馆时;当夜晚的自习室里传来高三学子沙沙的书写声时——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才振兴故事正在续写更精彩的篇章。(全文共126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