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才教育的新高地

2025-03-25 10:06  来源: 中国城市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市近年来在人才教育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东莞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突破15万,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50万,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引领: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东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2022年发布的《东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为了吸引高端人才,东莞不仅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还通过“莞邑英才”计划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资助。

典型案例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引进。该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东莞市政府共建,目前已聚集了20多位院士和数百名科研人员。实验室副主任张广宇表示:“东莞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在职业教育领域,东莞市创新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据统计,全市已有超过200家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年培养技能型人才近3万人。

广东科技学院与vivo公司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了智能手机研发专项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vivo工作。2023届毕业生李伟说:“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实际项目,大大缩短了入职适应期。”这种定向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精准就业通道。

基础教育: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在基础教育层面,东莞持续加大投入。2023年财政预算显示,全市教育支出达1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目前已完成40个教育集团的组建。

东莞中学南城学校的变化最具代表性。加入东莞中学教育集团后,该校中考平均分三年内提升了58分。“现在我们的老师每周都参加总校的教研活动,”校长王立新说,“资源共享让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未来展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面向未来,《东莞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学习体系。今年新建的10个社区学院已开始运营,“莞易学”在线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万。

在长安镇务工的张芳通过社区学院考取了电工证:“没想到在工厂旁边就能上课取证。”这种灵活的教育供给方式正在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从政策引领到实践创新,从高端引进到普惠教育,“世界工厂”正在书写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我们要让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的话道出了这座城市的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