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的广袤土地上,桦川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成为黑龙江省文旅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桦川县以文旅融合为抓手,通过挖掘本地资源、打造特色项目,不仅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源禀赋: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森林景观。据统计,全县湿地面积超过10万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30%以上。其中,七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该公园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
除了自然景观,桦川县还拥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和民俗传统。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县内保存了大量革命遗址。近年来,当地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修复了抗联密营遗址群,并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上半年,该基地已接待研学团队120余批次。
产业升级:从观光游到深度体验
传统的"门票经济"正在桦川发生深刻变革。"我们不再满足于让游客拍拍照就走,"县文旅局局长张明告诉记者,"而是要通过沉浸式体验延长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
在星火朝鲜族乡,"稻作文化体验园"成为这种转型的典型案例。游客可以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品尝现磨的米糕和打糕。数据显示,这种深度体验项目使游客人均消费从80元提升至260元。2023年1-7月,该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2%。
数字赋能:智慧旅游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短板,桦川县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一部手机游桦川"小程序于2022年上线后迅速走红。该系统整合了景点预约、电子导览等12项功能,累计用户已超8万人。
创业青年李伟开发的VR云游项目是另一创新尝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外地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我们的白桦林和乌苏里江,"他介绍道,"这为我们带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潜在客源。"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线上预订量占总接待量的37%,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民生改善:旅游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文旅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落脚于民生改善。在苏家店镇,45岁的王桂花经营的家庭旅馆今年已完成改造升级。"政府补贴了3万元,还派专家指导我们,"她笑着说,"现在旺季时月收入能达到1.5万元。"目前全县类似民宿已有126家,直接带动就业800余人。
更为可喜的是,旅游业激活了相关产业链条。悦来镇的寒地果蔬采摘园就是典型代表。"游客来了总要带点特产走,"园主赵建国说,"我们的蓝莓、树莓根本不愁销路。"2022年,全县农副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占比达28%,较2019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打造东北文旅新高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桦川县正谋划更大发展格局。《桦川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0)》提出,将投入15亿元实施"五大工程",包括冰雪旅游开发、非遗活化利用等具体项目。
"我们要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把'过境地'变成'目的地',"县委书记在近期调研中强调,"力争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5%。"随着哈佳高铁二期的推进,这个东北县城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桦川县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立足自身特色,坚持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在这片黑土地上,文旅融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全文共计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