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勃利县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成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从传统农业到现代特色产业,勃利县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特色种植业:黑土地上的“金色希望”
勃利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优质农作物的天然产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特色种植业,其中以“勃利大米”和“寒地蓝莓”最为突出。据统计,2022年勃利县水稻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超过30万吨,其中有机水稻占比达20%,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典型案例之一是位于勃利县双河镇的“绿禾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种植有机水稻。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国介绍:“我们采用‘鸭稻共生’生态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稻米品质,还实现了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2022年,合作社的有机大米通过了欧盟认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畜牧业转型:从散养到规模化
畜牧业一直是勃利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以家庭散养为主的模式逐渐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所取代。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20个,生猪存栏量突破50万头。
在勃利县青山乡,“鑫源牧业”是当地畜牧业的标杆企业。该企业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了饲料投喂、环境调控的全自动化。“以前养100头猪要5个人忙活,现在一个人就能管500头。”企业技术总监李伟说。此外,“鑫源牧业”还建立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和沼气,“变废为宝”的同时也解决了环保问题。
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为了让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勃利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重点打造了稻米深加工和浆果精深加工两条产业链. 目前, 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 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以蓝莓为例, 鲜果每公斤售价约20元, 但经过深加工制成蓝莓酒、蓝莓酱后, 附加值可提高5倍以上. “北国蓝莓生物科技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公司研发的蓝莓花青素提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 “我们每年消耗鲜果2000吨,带动周边500多户种植户增收.”公司总经理张丽介绍道.
电商赋能:让特产走出县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为勃利县特色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2022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40%.当地政府通过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培训农村电商人才等措施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90后返乡青年刘洋是受益者之一他创办的“黑土优选”电商平台专注销售本地农特产品去年仅大米一项就卖出50万公斤.“我们通过直播带货让消费者直观看到田间地头和加工过程信任度自然就高了.”刘洋说如今他的团队已发展到2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 勃利县正谋划更大的发展蓝图.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县特色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
"我们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县委书记李明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