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沭阳县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最新统计数据与典型案例的梳理,我们得以窥见这座苏北小城在文旅领域的蓬勃生机。
文化底蕴激活旅游新动能
沭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中国花木之乡”,这里的花木文化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沭阳县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文化类景区游客占比超过40%。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当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
以“沭阳花木节”为例,这一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余年。今年的花木节不仅展示了传统盆景技艺,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通过VR体验让游客“穿越”到古代园林。活动期间,全县旅游收入达1.2亿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千万元。
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沭阳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数据显示,全县现有乡村旅游示范点32个、星级农家乐68家。2023年1-6月,乡村旅游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位于颜集镇的“田园牧歌”项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了集采摘、垂钓、民宿于一体的综合体。运营两年多来,“田园牧歌”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就业。“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王大叔笑着说。
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升级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成为沭阳文旅发展的新亮点。县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沭阳智慧旅游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万;通过线上渠道预订门票、住宿的游客占比达65%,较去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
“云游沭阳”小程序的上线更是将服务延伸至指尖。该平台整合了全县景区导览、特色商品购买等功能。“五一”期间,“云游沭阳”单日访问量最高达5万人次;通过平台销售的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展望未来:打造长三角文旅新高地
根据《沭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县将建成4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的目标。“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留下来更要让他们带得走。”县文旅局局长李强表示将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提升服务质量把沭阳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文旅目的地。
从传统花木之乡到现代文旅新城——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座苏北小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