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人才教育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2025-03-25 10:06  来源: 中国城市网

友谊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友谊县在人才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本土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友谊县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教育资源优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过去,友谊县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学生不得不前往外地求学。然而,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据统计,2022年全县共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1200个。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友谊县与省内优质学校建立了远程教学合作,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典型案例是友谊县第一中学的蜕变。该校曾是全县唯一的重点中学,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2021年,学校引进了10名来自哈尔滨的重点教师团队,并通过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合作项目提升了本地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今,该校的高考升学率从过去的40%提升至65%,成为全县教育的标杆。

二、本土人才培养:让“留得住”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回归与留存。友谊县通过实施“本土人才振兴计划”,鼓励在外求学的学子返乡创业就业。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全县已有超过20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或就业,涉及农业科技、电商、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

李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9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创办了农业科技公司。“家乡的土地需要年轻人来耕耘。”李明说。他的公司专注于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目前已带动周边50多户农民增收30%以上。

三、产学研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为了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友谊县政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2022年, 该县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研究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种植技术.

这一举措很快见到了成效. 研究中心研发的"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后, 水稻亩产提高了15%,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以前种地靠经验, 现在靠科技." 种粮大户王大叔笑着说.

四、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教育新高地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友谊县的乡村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县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投入1.5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和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县长的话掷地有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这个东北小城将在人才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